作者|史惠文「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分行」
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16期
二连浩特口岸对外贸易发展及金融支持情况
【资料图】
“十一五”以来,二连浩特口岸对蒙贸易额一直占到中蒙贸易总额的60%以上,二连浩特口岸在对蒙贸易中处于“龙头”地位。二连浩特现有外贸企业2000多户,进口商品以木材、矿产品、油品、畜产品、粮食产品等为主,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建筑材料、果蔬类农产品以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等。经二连浩特口岸出口的机电产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50%以上,出口的建筑材料、日用品约占蒙古国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19~2022年二连浩特口岸对外贸易额占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额的比重分别为24.51%、22.89%、24.40%、17.49%。新冠疫情对二连浩特口岸对外贸易发展造成了重创。2022年二连浩特地区生产总值比2019年下降36%,进出口货运量比2019年下降22.6%,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仅维持2019年总额水平。
疫情发生以来,金融部门发挥了重要的融资、结算服务功能,为稳外贸、稳市场、助企纾困贡献了金融力量。2022年二连浩特地区各项贷款余额达86.89亿元,比2019年增长24.7%,其中外贸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达5.49%,比2019年增加了3.51个百分点;2022年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120.6亿元。
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一是满足进出口贸易融资需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二连浩特经济开始恢复性反弹,各类实体经济主体对贷款的需求回升。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积极引导金融部门融入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大力支持二连浩特口岸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等,有效对接企业境外投资业务需求,加大对进出口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服务跨境贸易业务。进出口贸易逐渐回暖,带动辖区货物贸易跨境收支增长。同时,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第一季度,二连浩特跨境人民币业务收支总额为36.61亿元,同比增长37.21%。其中,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总额为35.65亿元,同比增长37.73%。
金融支持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金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相对单一,对客户的全方位“融资+融智”服务存在不足;二是金融创新不足,金融机构无法精准对接外贸产业、跨境服务需求,金融科技、人才支撑不足,服务手段和模式与对外贸易发展不相适应。
相关政策建议
加大全方位融资服务力度。一是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落实助企纾困相关政策,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如实施差异化的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切实为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及时的信贷支持。二是完善融资相关配套服务保障机制。积极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降低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成本。三是拓展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边贸口岸地区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支持具备条件的当地法人金融机构积极申报相关金融债券,为支持边贸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保障。
优化创新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是聚焦加快口岸枢纽建设优化金融服务,夯实对外贸易发展基础。金融机构应主动对接口岸中欧班列集装箱集结中心、进出口集拼集散中心等项目及口岸装载场地、设施建设工程,在资金供给、利率定价、贷款期限、贷款担保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聚焦释放口岸发展潜力强化金融支持,助力做大重点外贸业务规模。积极支持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中蒙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探索创新支持外贸产业转型升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助力外贸企业增强竞争力。三是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创新金融服务,延伸外贸产业服务链条。关注新业态、新趋势,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为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跨境结算服务,打造跨境金融服务新场景。
探索国际金融合作新路径。一是加强中蒙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间的沟通协调,制定平等互惠的金融支持政策,为两国企业发展跨境贸易等创造良好的制度和营商环境。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对出现的问题早协商、早化解,最大限度地维护金融机构和外贸企业的合法权益。二是探索建设跨境金融服务合作平台。加强与税务、商务、海关等部门合作,扩大跨境金融服务合作平台应用范围。加强中蒙支付清算系统合作,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提供跨境支付服务。鼓励支付机构建立跨境零售支付平台。三是打造全方位、多领域、多方参与的金融合作交流平台,加强中蒙相关部门和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研讨,为金融支持边贸发展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撑。■
(责任编辑 张黎黎)